大火烧掉的,不仅仅是房子,更是文化
1月11日,一场突如其来的大火烧掉了云南省迪庆藏族自治州香格里拉县独克宗古城的242栋房屋,355户居民受灾。云南省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阿布老屋”、两处州级文物保护单位以及部分传统民居毁于一旦。陕西仿古瓦幸运的是,...文物保护单位中心镇公堂以及迪庆州博物馆幸免于难。
事后,有关部门查明火灾原因是一客栈经营者使用电取暖器不当,入睡前未关闭电源,引燃可燃物引发火灾。火灾造成的直接财产损失近9000万元,而造成的文化遗产损毁则无法估量。
还没等独克宗古城的灰烬冷却,两周后,曾是中国保持.完整的侗族村寨之一、有着300多年历史的贵州省镇远县报京乡报京侗族大寨发生火灾,148栋房屋被烧毁,千余人受灾。寨子里的芦笙场已被夷为废墟,被列为贵州省..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的镇远报京“三月三”今年将无法举办。
火患猛于虎,对于古建筑、古村寨而言更是如此。几乎每年都能听到古建筑、古村寨发生火灾的消息,仅2013年经媒体报道的就有数十起:11月,有亚洲..之称的重庆黔江濯水古镇风雨廊桥发生火灾,这座造型别致、陕西仿古瓦大众瞩目的廊桥被烧毁;10月,中国..古商城——湖南省怀化市洪江古商城的曾国藩兵服厂旁一栋古窨子屋民居发生火灾,所幸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历史建筑没有受到影响;8月,湖南省靖州苗族侗族自治县寨牙乡江口村一团寨发生火灾,造成58户、248名村民房屋被烧毁;3月,云南丽江古城光义街现文巷突发火灾,烧毁民房107间……
频发的火情,不仅给人民生命财产带来损失,更重要的是,烧掉了历史文化的传承。发生火灾的古建筑、古村寨往往都有上百年的历史,除了其本身的历史价值外,其内部陈列的各种古代雕塑、壁画、文物等都是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
毫不夸张地说,大火烧掉的不仅仅是房子,更是传承历史文化的载体。
旅游开发也要考虑消防需要
火灾是古建筑.大的天敌。但为什么近年来古建筑、古村寨发生的火情却呈现增多趋势?
“这与古建筑‘先天不足’有关。” 贵州省公安消防总队总队长罗灿说,绝大多数古建筑为木质结构,极易燃烧。而且,我国的古建筑大多分布在远离城镇的高山、深谷之中,院落层层叠叠、通路曲折逶迤,廊道相接、建筑相连,陕西仿古瓦建筑群内缺少防火分隔,因此极易造成“一损俱损”的局面。
此外,很多古建筑群缺少消防组织,没有固定的消防设施和灭火器材。一些古建筑由于建在高山上,缺乏消防水源。再加上古建筑周围的道路大多狭窄,有的还设有门槛、台阶,消防车根本无法通行。“古建筑火烧得快,消防车来得慢,甚至进不来,有的来了因为没水也救不了,这就导致古建筑群、古村寨发生火灾时,往往‘火烧连营’,救无可救。”罗灿说。
此外,人们的生活习惯也是导致火情频发的重要原因。“古建筑、古村寨的电源线路设计往往跟不上老百姓生活的发展,线路设计不科学,私拉乱接状况严重,且设计负载都较小,很容易因超负荷和电源线路故障而引发火灾。”山西省平遥县消防大队大队长张鹏宇说。
“旅游开发对古建筑群消防安全的影响也不可忽视。”云南省公安消防总队总队长田国勇说,“有些古城在开发时很少考虑消防安全布局,商业店铺随便搭建,消防车通道、消防水源、室内外消防设施等缺乏通盘考虑。看看有些古城商铺密密麻麻、道路水泄不通、游人摩肩接踵的场景,看起来很热闹,但实际已经埋下了先天的火灾隐患。”